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随着2023年春节的中国者协做好临近,预计全国各地将迎来一波春运潮和消费潮。消费1月13日,布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节消提醒消费者,费提防护消费旺季更应提倡简约适度、示探绿色低碳的亲旅消费方式;出行前要关注疫情态势,做好个人防护;购买年货要识别消费陷阱,游仍维护自身权益。中国者协做好
理性选择,消费适度消费。布春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节消传统节日,重在团圆、费提防护祥和、示探喜庆的亲旅氛围,而非制造铺张、奢侈、浪费的场面。所谓“年年有余”是指每年仓有余粮,库有余钱,而不是制造浪费。中消协倡议消费者春节期间继续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购买礼品、食品、爆竹等年货要适量,自觉抵制浪费行为。消费者无论是在家下厨,还是在外聚餐,都应适度点餐用餐,践行“光盘行动”;在礼品的选择上应以突出心意和祝福为主,不盲目追求高价格、重包装的“面子工程”,摒弃商品过度包装之风;爆竹燃放要合法合规,解禁地区要注重人身安全,禁止燃放地区要遵守相关规定。
做好防护,安全出行。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今年春节将重现春运潮,据交通运输部初步预测,2023年全国春运客运量较2021年8.7亿人次有较大幅度增长,甚至将超过2020年的14.8亿人次。其中有不少消费者会选择乘坐飞机、高铁、长途汽车等交通方式回家过年,还有消费者计划利用春节假期旅游出行。对此,消费者应在购票前充分了解航班、车次在不同时间段退改签规则和要求,合理安排,避免影响行程或产生纠纷。消费者出行前最好充分评估健康状况,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强度合适的活动。在旅途中戴好口罩,减少就餐次数,注意手部卫生,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对于老年人、孕妇、基础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避免高强度活动,并做好个人防护。
识别陷阱,加强防范。在春节消费潮中,商家为促销商品和服务会推出各式各样的折扣,对此消费者需擦亮双眼,维护自身权益。一是挑选年货美食,应注重食品安全。消费者过年购买食品时,要确认商家具备经营资质,不购买无生产企业名称、无生产日期、无出厂地址的“三无”产品,同时认真阅读食品外包装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等重要信息,科学存放、及时食用。二是面对商家折扣要保持理性。消费者尽量到资质、口碑良好的商场、超市、电商平台选购商品,并保留发票、电子订单、支付页面等购物凭证,将与商家的聊天记录和商品宣传信息进行截图保存。三是防范预付式消费跑路。进行预付式消费时,不要一次性充值较大金额,尽量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合同条款,明确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功能、退卡条件和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四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在消费过程中要保护好个人信息,非必要不告知手机号、家庭或单位地址、财产状况等敏感信息,不随意扫描二维码、点击不明链接。
中消协表示,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提振消费信心的前提。中消协呼吁经营者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自觉抵制各类不良的营销方式,将质量放在第一位,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在理性消费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保障安全。祝愿全国消费者度过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美满的春节。
责任编辑:张林保9月10日晚,公路运营公司山东鲁西项目管理部济宁停车区西区突发一起小型客车自燃事故,值班人员快速联动仅用4分钟扑灭火焰,全程无人员受伤。车辆着火现场当晚21时,济宁停车区西区巡逻人员发现一辆轿车起火冒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刘铭)受客观因素影响,48台乘用车滞留在手,眼看出口许可证已过期,而续办出口许可又遇到麻烦。此前,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因为一批可能无法正常履约而面临赔偿风险的车辆而头疼。但成都 ...
中国消费者报大连讯记者张恒)辽宁省大连市市场监管局日前在全市开展液化石油气瓶专项整治“回头看”专项整治活动,截至6月22日,对16家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开展了“回头看& ...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即可订阅2026年《中国公路》杂志订阅已开始欢迎订阅!《中国公路》杂志半月刊)每月1日、10日出刊全年24期订阅价672元包邮)订阅方式一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中国公路杂志社订阅”进 ...
兴农评丨农产品亮相广交会,释放什么信号?_南方+_南方plus三农大小事,尽在兴农评。广交会,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众人目光。广交会上,广东农产品出海战略再次成为焦点,展示了 ...
中国消费者报重庆讯记者刘文新)外籍消费者查尔斯先生通过网络平台,从个体经营者李某杰处订购了一台二手车,该车经第三方检测机构鉴定,存在多处“异常”问题。消费者要求退车退款遭到拒绝,便向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法 ...